热门搜索: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,油库在线监测系统、水质监测传感器,罗茨流量传感器、热式流量传感器,水质监测站、水质管网监测、水质监测数据平台、VOCS排放监测、物联网大数据平台、CMA第三方检测服务等
新闻资讯 / news 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复旦大学144小时实验,PM2.5的危害

复旦大学144小时实验,PM2.5的危害

更新时间:2016-07-29  点击次数:1533次

复旦大学144小时雾霾肺部实验,结果令人震惊!PM2.5的危害

日前,由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了雾霾对生物器官组织破坏,实验结果令人震惊!

项目组历时5个月,使用PM2.5检测仪在上海徐汇区非工业区采用玻璃纤维滤纸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2.5制成颗粒物悬浊液,对实验大鼠气管滴注PM2.5悬浊液,建立肺损伤模型并观测不同对照组的体征、肺重比、各项关键生化指标以及鼠肺损伤程度。

 

PM2.5可致肺癌

 

研究发现,PM2.5进入肺组织后不仅影响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,而且会影响肺上皮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,造成细胞内容物漏出,导致细胞死亡。同时,PM2.5会引起肺组织生化成分的改变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,诱发炎症,严重而持久的炎症会引起组织增生纤维化,导致肺部疾病乃至肺癌的发生。世界卫生 组织下属癌症研究机构指出,有充足证据显示,暴露于户外空气污染中会致肺癌,接触颗粒物和大气污染的程度越深,罹患肺癌的风险越大。

 

中国每分钟6人患癌

 

“肺癌”是目前*的“癌中*”, 据癌症研究机构数据显示,2010年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,22.3万人因大气污染患癌。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《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》 显示,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,平均每天8,550人,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,而恶性肿瘤发病*位的是肺癌。过去30年间,我国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%,成为上升速度zui快的癌症,并且已取代肝癌成为我国*肿瘤死因。

 

6天“鲜肺”变“黑肺” 且无法逆转

研究通过大鼠解剖后发现, PM2.5对照组大鼠经过隔天滴注总计6天后(144小时),肺组织变硬,缺乏弹性,呈暗红色,边缘色泽灰白,肺组织有明显可见的黑色颗粒物弥散,俗称“黑肺”。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、博士生导师宋伟民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PM2.5颗粒对肺的损伤一旦形成,治疗的药物成本和时间 成本就会大大增加,如果形成“黑肺”,*消除的难度大大增加,几乎无逆转可能。”

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曾在2013年两会期间向记者表示,PM2.5作为颗粒物本身还是一种载体,可以携带二氧化硫甚至病毒,进入人体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,从而永远留在那里。

联系我们

北京中科仪元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:北京顺义区马坡南陈路50号院 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
  • 电  话:010-52406098
  • QQ:857152458
  • 公司传真:86-010-69402658
  • 邮箱:zkyylqy@163.com

扫一扫 更多精彩

微信二维码

网站二维码